top of page

媽媽的神奇小子

人生,就算「輸在起跑線」,但只要願意堅持,仍然可以衝線,成為終極的勝利者。

這是電影《媽媽的神奇小子》的故事簡介,即是那種「加油,一定得。」的心靈雞湯故事。那是殘奧運動員蘇樺偉真人真事改篇,即是入場前已經估得到結局,那種沒有驚喜可言的電影。但在好友Bonnie的邀請下,我踏上了這個兩小時洗滌心靈之旅。

看奧運,識看一定看來自牙買加的保特,跑100米快過九秒九,刺激又有趣,充滿戲劇性及視覺效果。對蘇樺偉的過去,透過新聞報導略有認知,卻又不算太深入。

1996年,那年他15歲,已經在亞特蘭大殘疾人奧運會中,4×100米接力賽事上,奪得首面金牌。之後三屆一直保持冠軍。他三、四歲才懂得站立,長大後行得比人慢。他雖然有天份,但首先要由被媽媽發掘、遇上一個伯樂及一班隊友,再加上他自己甘心願意付出的血汗,要成功本來就難中過「三重彩」。不過這一代的人都比較富有,即使能中「二穿一」或「二穿三」,都叫成功了一半。不過,蘇樺偉家窮,如果連生存的能力也沒有,更不要空談夢想。但這個「三重彩」,竟然給他中了,之所以神奇。

不過中了這個三重彩,畢竟沒有甚麼實際的派彩,獎牌又不可以當飯食。那為乜?有時候也會很迷妄,蘇媽迷妄、蘇樺偉也迷妄。當我們努力地完成了一件事,目的一直再變,變得很複雜,然後最後,竟然忘了初衷。

回想當日能夠獲得首次冠軍,其實目的很簡單,亦只有一個。蘇樺偉想跑第一,媽媽卻不想別人看不起兒子。我們的初衷呢?有時走在路途上,誘惑多了,比較多了,別人的意見多了,人事關係複雜了,世界不再簡單了,我們就很容易迷失,走往成功的路卻遠了。

寫這篇文,令我回想起,我當日想做記者的初衷。我不是胸懷太志要改變世界,我只是想用記者的身份,窺探別人的故事,然後記錄下來,僅此而矣。多謝這一套戲,無論我日後用甚麼方式,有人工的、無人工的,有人看的、無人看的,只要我有機會窺探別人的內心故事,我就可以繼續寫。


我回家跟兒子講這個故事,說到最後。

我:「蘇樺偉有段時間,跑得很差,輸了幾次。後來,他回想起自己的初衷,憑著意志,他再次獲得冠軍,即以24秒75的成續奪得200米冠軍, 保持世界紀錄至今。」

只有九歲的小兒一向與大眾對同一個故事的理解常常大有出入,對我來說,他常常抓錯重點,今次他又語出驚人:「24秒75咁慢都可以冠軍?」他不明白,每個人的能力,天生就不同。他行得比你慢,卻跑得比你快。能夠突破自己,本來就已經不簡單。

其實,間中看看這些心靈雞湯,也很不錯。這電影,有不少令人會心微笑的場面,比起刻意賣弄、死去活來的悲情,來得更易消化,更真實動人。


89 次查看0 則留言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bottom of page